分类:
︱编辑部札记︱ ---《书城》编辑部(E_mail: shucheng@99read.com )
霍布斯在《利维坦》一书中论述国家如何从群体契约中产生,将国家的本质定义为一种统一人格,那是“一大群人互相订立信约,每个人都对它的行为授权”。当然,他将“臣服”也视如一种对国家行为的授权。他认为作为主权者的国家产生于两种方式,即“按约建立的国家”和“以力取得的国家”。现在看来霍氏的分类有些简单,那位生活在十七世纪的英国思想家纵有大量闲暇去探究法则与法理,却无从把握尚未楔入经验世界的国家哲学。
一九四九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建国之路,不用说跟西方列强大相径庭,比之周边若干大国也轩轾分明:她既不同于曾为中国人长期视为理想楷模而努力学习的苏联,也不像与中国交往悠久的印度和巴基斯坦。印巴两国是藉由漫长的殖民历史而整合的民族,独立之前需要跟殖民主义者去谈判;作为“国家”的苏联只是加盟国之间订立信约——按霍布斯的理论显然有一方授权人缺位,这就埋下了日后解体的伏笔。然而,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已有两千年之久,自有“按约建立”的文化抟埴,也一再演绎着“以力取得”的政权兴替。
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告诉人们一段血与火的历史,是谓“三年以来”、“三十年以来”以及“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”的革命斗争历程。一九六四年,共和国诞生十五周年之际,一部称之《东方红》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横空出世,它以“枪杆子里出政权”的宏大气势向世人呈述走向共和的国家叙事。政治理想驱动艺术想象,迸发出建构历史的巨大激情。细数其前奏、间奏与余响,研究者陈爽往记忆深处找寻思索的空间。
今天,回应着“大国崛起”的呼唤,站起来的中国人似乎突然有一种站到高处的感觉。国家,民族,这些至高无上的字眼但愿不至于飘离大地。当年,泰戈尔痛斥那种以肢解人性而大行其道的民族主义,“为了整个受欺凌的世界,欧洲人自己应当完全明白叫做民族的这种东西荒谬绝伦。”那时候欧洲人还在打打杀杀。老泰铮铮而言,“我们不属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。我们向尘土施礼,我们知道尘土比建造权力盛世的砖块更为神圣。因为尘土富有生命、美和信仰。”(《民族主义》)
----《书城》编辑部(E_mail: shucheng@99read.com )
本期《书城》全刊目录:
陈爽:前奏、间奏与余响:文献与图像史料中的音乐舞蹈史诗《东方红》
书间道:贾鉴:谎言所能成就的,赵瑜:一杯烧开水里盛放的历史
李庆西:开会记,李辉:陈迹残影/黄永玉:一九四八,亮相与批判
蔡登山:从《古今》到书画鉴赏家的朱朴,邓淑苹:忆济之师,余斌:知堂“酷评”
书间道:董桥:周作人妙品,维舟:艺术到底有什么用?,夏夜清:什么是男性气概?
罗新:为你跋山涉海,彭刚:被漫画化的后现代史学,利求同:“总统档案是人民的记录”,李静:两股拧不到一起的绳
默二:回望:从1985年的村上春树到《1Q84》,卢岚:一张照片一本书,王威廉:登临漆黑顶峰的孤独灵魂,何家炜:修女与骑士的偷情故事,菊子:阿尔玛•马勒:搜集天才男人的天才女人,云也退:冷血的正义
本期网站选刊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