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湖名人墓劫后事
--作者:梅长钊
解放后不久的一九五五年年末,居住在西湖刘庄的主席忽感不爽,看到一个久不为常人察觉的问题:
——远处有几处土坟。
据《瞭望东方周刊》2009年第27期,丁仕松、裘燕江《1964:西湖墓冢的集体生活》一文报道:
1955年11月至次年2月,毛泽东来到杭州,住进西湖的刘庄,几天后就看到别人不曾留意的一个现象。
刘庄暖阳下的藤椅上,他对前来谒见的省委第一书记江华说:
“西湖边的坟墓太多了,我是与坟墓为邻,可以拆迁一下埋到郊区去,让死人也过一下集体生活不好吗?”
江华多忠于主席!立马照办。
第二天刘庄周围墓地就全部消失,不久后绿茵荡漾如高尔夫球场。
不仅对近处,与一般人不同,主席对目力不及,远在几公里外西湖北面孤山下的一批名人墓亦不能容忍。
1964年,毛泽东对胡乔木作的一首词修改后亲加批注:“杭州及别处,行近郊原,处处与鬼为邻,几百年犹难扫尽。今日仅仅挖了几堆朽骨,便以为问题解决,太轻敌了。至于庙,连一个也未动 。”
这阕毛泽东修改过的词和加注以大字刊载到《浙江日报》的头版上 。
主席挥手我前进,平坟开始。
此事合在夜里做。是年12月2日晚,寒风凛烈,西泠桥头的苏小小墓开拆。
1965年1月29日凌晨,三九酷寒中,最后一座孤山旁辛亥革命烈士秋瑾的水泥墓被炸开,取走了颈骨留有刀痕的秋瑾遗骸。
大功告成。
—— 这是秋瑾遗骸的第九次迁葬。
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。
秋瑾女士再一次叹息。
人间千年香火隆隆不断的岳王庙中的岳飞墓,亦在探索年代的尖峰时刻 “动” 没 。
沧海桑田,星转斗移。
非常年月终于过去。改革开放几十年,太平岁月来临。
被遗弃到几十里外鸡笼山等地草莽丛中多年的苏小小墓,武松墓又迁了回来,重立于风景如画,游人如织的西湖西泠桥畔。


鲜血被人蘸过馒头,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牺牲于绍兴轩亭口的秋瑾烈士之汉白玉雕像,则昂然屹立于西泠桥另一边孤山下的石基上。
翠柏簇拥,绿树掩映,面向西湖。
这是秋瑾墓的第十次迁葬,实现了她 “葬我于孤山” 的遗愿。

尊重历史,弘扬传统文化,西湖名人墓的回归,亦在情理人心中。
此为正常年代的正常事,不足为奇。
但令人难以相信的一件奇事是:
秋瑾,武松,苏小小从几十里外烂坟岗重回杭州城里,重回美丽西湖畔时。
不愿与坟墓为邻的毛泽东,却被人请进了城外的万坟公墓。
不可思议。
是赛场中的交换场地?是封建迷信人胡言的因果报应?
还是何人大胆,故意与领袖过不去,为难主席?
是不是谣言啊?--怎可能发生这样的事!
见多识广有独立识辨能力的人对此置疑。
并不是谣言。
——时间地点清楚,确有此事!
杭州是主席最喜爱的城市。
解放后主席来杭四十余次,累计时间二年多,主席称之为自己的第二故乡。
同样为主席极喜欢,解放后亦到过四十多次,最长一次居住时间长达一百七十六天的另一城市,就是武汉市。
主席在武汉写下了 “茫茫九派流中国,沉沉一线穿南北” 和 “才饮长沙水,又食武昌鱼” 的两首著名诗词。
下到武汉的长江里游泳十七次。
上说的奇事就发生于此。
时间是2018年年初。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刚修改好宪法的惊喜中。
武昌东南郊的石门峰陵园是武汉最大的墓园。建筑设计现代,花树美丽,占地千亩,丘岗山林地貌,安息着武汉数十万亡灵。
走进墓园,不远处右边的坡地上,入眼的是一个宽大的青草坪,当中是一个纪念广场,纪念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元老,董必武国家代主席。
广场正中的石基上安放着两米高的董老铜像。背后数十级宽阔水泥台阶的山顶上,筑有穹顶圆柱,大气美观的董必武纪念亭。
董老为湖北人,他安坐藤椅,右腿交搭在左腿上,从容安祥地望着前方。
2018年的清明节,来扫墓的人们惊奇地发现:--立在广场中央多年的董老塑像不见了!
取而代之的是一尊四米高毛泽东立像。
原来的董必武塑像则被移到二十米外的广场边上。

再看移到边角的董必武,--一丝不悦挂在脸上。

两座雕像旁路的另侧,即为一长溜卖祭品,鲜花,骨灰盒的小店铺。
不知提议将主席塑像搬进墓园的人是谁。
是要表示对领袖的热爱?
可他怎无这样的常识:在坟地修建主席塑像,是对领袖的不尊重,这就如同将领袖像张贴进厕所中。
他更不知主席生前最忌与坟墓为邻。
--主席天上有知,会何其愤怒?
他还无知的是:胜利前和解放初期的毛泽东,保有中国优秀道德传统,对革命长者一向尊重。
若和包括董老在内的 “延安五老” 照相,是立照,主席必让五老于正中;为坐像,自己定坐在侧旁。


他岂会将董老赶走,自己站立到广场的中央处?
石门峰陵园黑黝黝的夜晚,方圆十数里阒无人影。
乌云散开的某晚凌晨三点,
会不会出现这样奇异的一幕:
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。
幽静神秘的墓地里,万籁俱寂。
--忽然,石基声响。
主席从石基上走下,走到董老的身旁。
弯下腰恭声轻轻说道:
“董老,这不能怪我哟,是下面人搞成这样,我现在是没有一点办法的。”
董老放下了架着的右腿,点头微笑:
“润芝啊,我又不是小孩,见多了这样的事情,哪里会责怪于你?”
“其实,我是根本不想进到这墓园里来的,您知我平生最怕与鬼为邻,忌讳身边有墓。”
“在杭州,十几里外的坟墓都被我清得一干二净,可现在倒好,他们硬把我弄来这里来站岗。”
主席手指后面山上,接着又道:
“山顶上您的纪念亭,也把 ‘董必武’ 三字凿掉,更名为 ‘纪念亭’,这不和那年将朱德的扁担改名一个样?”

“说起文化大革命,”月光下的董老凝视着毛泽东,恳切言道:
“--是对是错,还要细思量啊。”
墓地一时间无声响。
“润芝,1921年我们在上海开会建党。”
董老打破了静寂,摇摇头感慨地继续道:“都已经快百年了。”
远处传来一声细微却又清晰的鸡鸣,
东方的天际露出一缕鱼肚光。
远近山峦坟群墓碑的轮廓线黑影在微光背景中渐渐清晰。
主席走向石基。
董老重架起了右腿,安详地靠到藤椅背上。
在石基上站好的毛泽东,挺起了胸膛,抬头屏息,目光望向远方。
晨雾消散,主席,董老二塑像沐浴在金色霞光。
响起了主席对省委书记忿然说过的那句话:
“我这是与坟墓为邻!”
而今岂只是与墓为邻?现在是长年置身墓地中,无奈何守望无数坟茔。
劫后的名人墓从荒郊重回城内风景区。
主席却被一些人硬拥到他极不愿去的城外墓园里站立。
这些人说他们爱主席。
历史庄重。
历史无情。
但偶尔也会开个玩笑,
--风云变幻中,演出一场任何人都想象不出的幽默剧。
张贴在厕所里的领袖像会有人揭下。
囧地蒙辱。
日复一日。
谁来将墓园里的主席救出?

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西湖边的苏小小墓

岳王墓旧影
转自《30号院》